海绵钛是钛金属单质,一种多孔的纯钛,从钛矿中还原出来的中间产品,一般为浅灰色颗粒或海绵状,海绵钛
海绵钛是钛金属单质,一种多孔的纯钛,从钛矿中还原出来的中间产品,一般为浅灰色颗粒或海绵状,海绵钛是生产钛合金的主要原材料,是钛工业的基础环节。海绵钛通常与其他金属元素混合熔铸成锭后,被用来制造钛板、钛棒、钛管等纯钛或钛合金产品,钛合金材料中海绵钛质量约占比90%。海绵钛中含有的杂质元素和微观结构对钛合金的力学性能、耐腐蚀和抗老化性能以及耐高温性能等有着决定性的影响。高端海绵钛可以生产出高性能的钛合金,满足航空航天、国防军工等高端领域对材料的严苛要求。海绵钛的外观类似于海绵,有许多小孔和杂质,这种形态的钛具有较高的表面积,使得它在与其他物质反应时具有较高的活性。海绵钛纯度一般在98.5%-99.8%之间,密度约为1.6-1.8克/立方厘米,比金属钛的密度(4.5克/立方厘米)低很多。钛在500℃的高温状态/-253℃低温状态经常使用仍能保持金属特性。通常铝在150℃,不锈钢在310℃便会失去原有性能。钛在硬度、耐热性及导电导热性方面与其他过渡金属(如铁、镍)相似,但是相对更轻。
此外,钛具有非常好的耐腐的能力,钛与空气中的氧和水蒸气亲和力高,在-196℃~500℃的温度范围内,钛表面会形成一层稳定性高、附着力强的永久性氧化物薄膜,故而耐酸碱腐蚀。
海绵钛产业链上游为用来制备海绵钛的钛矿资源,中游为海绵钛的生产,下游为对海绵钛再加工形成的钛材行业,并最终应用于航空航天、舰船、化工、消费电子等行业。
中国海绵钛市场总体可大致分为六个阶段,即为1955至1959年的萌芽期,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的启动期,1970-1982年的震荡期,1982-1990年的快速地发展期,1990-2015年的震荡期和2015-2023年的成熟期。
衡量一个国家钛工业规模有两个重要指标:海绵钛产量和钛材产量,其中海绵钛产量反映的是原料生产能力,钛材产量反映的是深加工能力。全球拥有海绵钛生产技术和生产能力的国家有美国、俄罗斯、中国、日本、乌克兰、哈萨克斯坦、沙特阿拉伯和印度等。从全球海绵钛行业产量来看,2022年全球海绵行业产量为27.9万吨,同比增长14.6%。其中,中国海绵钛产量占到62.7%。俄罗斯及乌克兰海绵钛产量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日本、哈萨克斯坦、沙特阿拉伯海绵钛产量有所上升。
2015年至2022年间国内海绵钛产量由5.9万吨持续增长至17.5万吨,年均复合增速达到16.80%。
中国海绵钛产量自2015年以来已实现逐年增长,各主要生产企业通过各自的工艺技术进步、设备更新和管理经验的积累,已逐步向全流程、大型化和精细化方向发展。国内海绵钛生产企业整体技术提升,降低了生产所带来的成本,提升了生产效率,使海绵钛产能、产量占据世界绝对领头羊。2022年我国海绵钛市场规模达113.26亿元,预计未来五年海绵钛的市场规模将增长至291.3亿元。
2021年,在生产原料价格持续上涨和能耗“双控”政策加码的双重影响下,原镁生产所带来的成本增加,市场供应偏紧,镁价格强势上行。此外,受益于航空航天、海洋工程等下游领域发展,海绵钛市场运行良好,需求旺盛,四氯化钛、镁锭等上游原材料价格保持在高位导致国内半流程企业产能释放受限,海绵钛行业大部分半流程或落后产能被迫退出市场或进行转型升级,同时因地缘冲突俄罗斯和乌克兰海绵钛企业产量一下子就下降,海绵钛价格保持在高位。受此影响,2021年我国进口海绵钛1.38万吨,金额达1.05亿美元,进口量创下历史上最新的记录,出口量仅712吨,金额仅370万美元,存在比较大贸易逆差。
2022年我国海绵钛产量为17.50万吨,进口海绵钛1.14万吨,出口量仅1,920吨。2022年海绵钛进口大多分布在在上半年,随着国外海绵钛价格的大面积上涨,下半年我国进口海绵钛数量迅速萎缩。2022年我国海绵钛主要进口来源国为日本、哈萨克斯坦、沙特阿拉伯。
受下业需求旺盛影响,国内海绵钛行业企业产能持续扩张,并带动出口增加,2023年海绵钛进口量为133.84吨,出口量为5,837.84吨,出口量较2022年提高204.05%,海绵钛出口量创近十年来新高,国内海绵钛产业实现了进口替代、迈向了出口高端化的局面,全球竞争力进一步提升。
钛材即钛加工材,是指海绵钛(或海绵钛加合金元素)经熔炼形成钛铸锭,再经锻造、轧制、挤压等塑性加工方法将钛铸锭加工成钛材。
近年来,随着全球宏观经济变动和当前国际经济政治格局复杂多变,“十四五”规划和军队现代化建设进入加速期,军工装备等高端领域用钛大幅度的提高,钛材行业在稳固扩大传统市场的同时,加速拓展在高新领域的应用,传统化工行业用钛量稳步增长,航空航天、船舶与海洋工程、医疗用钛、消费电子等领域继续保持快速地增长从而推动我们国家钛材的需求量持续迅速增加。2018年至2023年间国内钛材消费量由5.7万吨持续增长至18.31万吨,年均复合增速达到26.29%。
在航空航天、国防军工等高端领域,我国海绵钛消费存在比较大缺口。全球钛材消费结构中钛材主要使用在于高端需求领域,其中航空领域用钛占比高达46%。在拥有发达的航空航天和军工国防工业的北美和欧盟地区,尤其是美国,50%以上的钛制品需求来自于航空航天和国防军工领域。从国内钛材消费结构来看,我国虽然是全球最大的钛金属生产国和消费国之一,但整体呈现民用化和低端化的特征,我国钛制品需求大部分来自化工领域,应用主要为抗腐蚀材料,技术上的含金量相对不高,航空航天领域高端需求,虽然近两年占比有所提升,但仍远不及国际中等水准。2022年国内钛材消费结构中,化工与航空航天作为前两大应用领域,消费量分别达到7.3万吨、3.3万吨,分别占比50.34%、22.76%。
因此,航空航天等行业高端用钛比例与全球钛材需求结构相比较低,未来增量空间广阔。同时,我国大力推进的深海发展计划和大飞机发展国产化,对高端钛材的需求也将呈现快速增长态势,这为高端海绵钛生产公司可以提供了有力的市场机遇。
此外,2023年成为钛合金在消费电子行业应用元年,苹果公司于2023年9月发布iPhone15系列手机,其中iPhone15Pro、iPhone15ProMax宣布搭载钛合金边框。2023年10月26日,小米14系列发布会上亦宣布小米14Pro将有一个钛金属特别版。苹果手机有效推动了材质迭代,手机用钛渗透率将有望快速提升。钛材加工的成材率普遍在65-85%左右,我国钛材消费量的迅速增加亦将推动海绵钛需求的快速增长。
国内海绵钛行业集中度较高,中国主要海绵钛生产企业包括金钛股份、宝钛华神、双瑞万基、遵义钛业、朝阳百盛、云南国钛、新疆湘润、攀钢集团等。军品海绵钛的供应商主要有金钛股份、宝钛华神、遵义钛业、双瑞万基、朝阳百盛等。
这些企业在推动中国海绵钛行业发展、提升产业技术水平和国际竞争力方面发挥了及其重要的作用。随着航空航天、海洋工程、医疗设施等下业的加快速度进行发展,国内海绵钛行业预计将持续保持增长态势,各企业之间的竞争与合作也将更激烈和紧密。
更多行业资料请参考普华有策咨询《2024-2030年海绵钛行业产业链细分产品调研及前景研究预测报告》,同时普华有策咨询还提供市场专项调研项目、产业研究报告、产业链咨询、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专精特新小巨人认证、市场占有率报告、十五五规划、项目后评价报告、BP商业计划书、产业图谱、产业规划、蓝白皮书、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认证、IPO募投可研、IPO工作底稿咨询等服务。(PHPOLICY:MJ)
Copyright © 2014.华体会官方里尔赞助商-华体会体育娱乐-华体会手机版赞助国米Q 版权所有豫ICP备15000255号-1